乒乓球书籍,乒乓球书籍电子版 百度网盘
1.中国乒乓球(从起源到今天的发展历程)
2.关于乒乓球的一些知识
3.乒乓球入门必看攻略
4.谁知道一套比较系统全面的乒乓球训练方法?高手指导一下。先练什么再练什么,怎么练?
1992年首次接待由张燮林率领的备战巴塞罗那奥运会的中国乒乓球女队,
1995年被国家体委命名为“中国乒协正定国际培训中心”。基地主要担负着国家乒乓球队在世界大赛前的封闭训练任务,自92年建成以来,基地先后圆满完成了国家乒乓球队大赛前的封闭训练任务23次,为中国乒乓球队在国际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手们发扬“振奋精神、顽强拼搏、勇攀高峰、为国争光”的“中国乒乓精神”,从难从严、提高技艺、不断创新,为国际大赛取得优异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这里集训后,出征四届奥运会、六届世乒赛和多次其它世界大赛,夺得世界冠军48项(次)、奥运金牌14枚和多枚银牌、铜牌。在我基地训练后出征国际乒坛捧回的世界冠军杯共71项(次),邓亚萍、王楠、张怡宁、李菊、乔红、刘伟、杨影、乔云萍、孔令辉、刘国梁、王涛、马琳、王励勤、吕林、刘国正等都是在这里训练后出征获得世界冠军的,因而正定基地被称为培养世界冠军的“摇篮”,基地被国家乒乓球队誉为“福地”。 正定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的历史就是创建者王庆广的奋斗史,凭着不懈的努力,这位70多岁的老人将一个小学乒乓球队建设成为“国球”大本营,16年来正定基地走出数十位世界冠军,王庆广也被称为“走在世界冠军前面的人”。
1970年8月,王庆广被调到正定县留村担任体育教师,在一切为“零”的起点,他不顾亲友们的劝阻,组织起一支小学乒乓球队,用当时仅有的微薄收入购买书籍资料,刻苦钻研乒乓球技术,同时不耻下问,走出校门拜师求艺,请人来校作指导。缺乏训练与比赛经费,他就带着队员们在训练之余拾麦穗、捡棉花、套螺丝、挖泥沟来弥补,为了节约经费,同时也为了磨炼队员们的意志,他们曾徒步行走两天半到外地参加比赛。
经过8年努力,这支仅有两名教练和12名小队员的留村业余体校被批准为“全国乒乓球重点业余体校”。这一次成功飞跃,更激发了他继续前进的动力。1988年,王庆广开始以到处化缘的方式,筹建训练基地。也就是在那一年,奥运(搜吧)会多了乒乓项目。在先后争取资金1000多万元后,他凭借一己之力使一所普通农村业余体校发展成为占地21000平方米,建有大型训练馆、综合训练馆、多功能训练馆和配套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
1992年,随后在巴塞罗那奥运会,她们一举夺得女子项目的全部两块金牌。从这以后,正定成为中国乒乓球的风水宝地,每逢国际大赛,国手们都要到此封闭性训练。对于百战不殆的国球国家队而言,正定小城的意义早已超出了一般训练基地的范围。从这里出征,国手们在天津第43届世乒赛上,夺回失去3届的男子团体冠军斯韦思林杯;在第27届悉尼奥运会上,赢得乒乓球比赛全部四项金牌大满贯,在第46届世乒赛上,第3次夺得全部7项冠军大满贯。
是何种魔力将“国球”吸引到小城正定,被国手们唤作“爷爷”的王庆广不无得意的表示:“就是让运动员有家的感觉。为啥愿意来?不仅我们这儿吃得好、住得好,而且这里最大的特点是随便,怎么舒服怎么来。”他还举例说,有一回,运动员们反映伙食好是好,就是吃一顿饭要跑两趟,挺麻烦的。原来,运动员们练完球,由于出汗多,在头吃饭前,愿意先喝点料。
中国乒乓球(从起源到今天的发展历程)
答案1首先当然是有好的胶皮
每次打完球后用专用清洗剂和洗胶海绵洗干净,再贴上护胶膜。
不打的时候就撕下来,防止失去弹性答案2乒乓世界是一个旋转世界。在数学家的眼里,世界的本质是非线性的;在物理学家眼里。旋转是宇宙中最根本的运动;在球迷的眼里,球的旋转是个美妙的境界。球旋转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非要求根溯源呢?据说,人有真知是一大快事。为了寻找真知和愉快,发帖人初次上网时,连续发了三个帖子(附后),试图探讨一个问题,即乒乓球旋转原因有关力矩的问题。这个问题根据经典物理学的转动定律(Mz = Iz dω/dt)本来是一个确定的问题,为什么还要再提出来去讨论呢?
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由人民体育出版社等出版的乒乓球书籍中,都包括了关于旋转的论述。特别是张惠钦、张博和詹丽来等人关于乒乓球旋转的专著论述尤为详细。另外,从90年代后期乒乓网站建立后,网上有众多教练、球友发表的关于旋转的帖子,其数量占有很大比例。从这些丰富的信息中,人们可以产生一个深刻的印象,那就是乒乓球旋转原因是摩擦力,或者说是切向力。这个与旋转相关的力得到了充分凸显和肯定。这是乒乓运动发展的进程,本来就是无可非议的。然而,客观现实中真正决定旋转的关键概念力矩却在无形之中被淡化、甚至于在无意识之中被忽视了!
打球人谁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摩擦才会有旋转。难道旋转的原因是摩擦力不正确吗?难道旋转的本质不是摩擦吗?我只是说不完全正确,或者说不准确和不全面。像人们熟悉的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三要素一样,旋转也有三要素:力、力臂和转动惯量。力(摩擦力)仅占其一,而其二和其三的要素,一个也不能少。假如少了那一个,谁也就玩不转了。根据转动定律,由力和力臂产生的力矩以及转动惯量才是旋转的关键物理概念。换言之,旋转的真正原因在于力矩。力矩垂直于利于力臂所决定的平面,它依赖于所选参考原点的位置,而力则与参考原点的选择无关。
作为球迷,自然是对球的旋转情有独钟。发帖人认为应该为旋转的关键概念力矩打抱不平,为旋转的第二第三要素争取应有的合法地位。为什么呢?这是一件有关影响到球友乒乓技术的事情。当球友们理解了力矩概念,抓住旋转的本质原因后,起码可以使自己提高三项功能:一、从另一的角度看,更深刻地理解摩擦与旋转的关系,在拉弧圈时更会注意到吃球摩擦和甩球加速;二、理解和重视力臂的作用,打球时会自觉地选择合适的支点,即因地制宜,在腕、肘、肩、髋结构中随机选择一个最优支点;三、理解和重视转动惯量的作用,协调全身动作,不仅有利于发力和传递,而且还要控制自身转动半径(惯量),以此加速旋转。当你做到这几点时,你必将就会在旋转世界里取得更多的自由。
以上就是开始上网发帖时,选择讨论旋转力矩的原因。很可能有关旋转的讨论将无限期地进行下去,随着讨论的深入,旋转的本质必将会被广大球友所理解,为提高乒乓技术起到它应有的作用。为此,请球友首先关注一下旋转的三要素(见下图),关注描述旋转本质的关键概念力矩,就像有的车迷球友关注汽车发动机的扭矩(发动机主轴输出力矩)一样,因为这一动力参数与功率同样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轮子的旋转,即汽车的加速性能。总之,力矩、力偶矩、扭矩,转矩、动量矩(角动量)等关于矩的概念,不仅是转动效应的量度,而且作为研究旋转运动的钥匙,实际上是最关键的重要概念。
一言蔽之,旋转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是力矩和转动惯量,其中力矩由力和力臂产生,而转动惯量与物体质量和结构有关。转动定律才是决定旋转的真正原因,而力(摩擦力或切向力)仅是其中的一个要素。
关于乒乓球的一些知识
中国乒乓球起源于20世纪初,当时中国的学生和教师开始使用桌子和书籍来玩乒乓球。1920年代,乒乓球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当时的乒乓球比赛还没有规则,只是简单地将球打来打去。
中国乒乓球的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乒乓球开始成为国家体育运动。1952年,中国乒乓球队参加了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从此之后,中国乒乓球队开始在国际赛场上崭露头角。
1960年代,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开始在国际比赛中占据主导地位。1971年,中国乒乓球队首次参加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就夺得了全场冠军。自此之后,中国乒乓球队开始在国际比赛中称霸,成为世界乒乓球的领军者。
中国乒乓球的操作步骤
1.确定球拍的握法:乒乓球的握法有直握和横握两种,初学者可以先从直握开始。
2.确定击球的姿势:击球时,身体要保持平衡,眼睛注视着球,手臂和球拍要放松。
3.学会正手和反手的击球技巧:正手是指右手击球,反手是指左手击球,两种技巧都需要掌握。
4.学会接发球的技巧:接发球是乒乓球比赛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掌握好技巧才能在比赛中占据优势。
中国乒乓球的未来
中国乒乓球已经成为了国家的象征之一,也是中国体育的代表性项目之一。未来,中国乒乓球还将继续发展壮大,为国家争光,同时也将为全世界的乒乓球爱好者带来更多的精彩比赛和技巧展示。
乒乓球入门必看攻略
弧圈球时球会更旋,而回削一般拉球时回球则不旋。这些反常的变化常令对方失误或回出高球,对付不熟悉长胶性能的人打这种球常可轻易取胜。但用这种胶皮打球,不但对方失误多,己方也不易掌握,大大降低了乒乓球的观赏性和娱乐性。1998年5月,国际乒联在南非德班市召开理事会,以19票对18票,作出关于禁用使用长胶的决定,并对正胶作出高度与直径之比不得大于1:1的规定。少年运动员千万不要用长胶,一方面长胶难掌握,另一方面稍有不慎很容易造成错误的定型。中国乒协早已明文规定少年比赛一律不得使用长胶。
●防弧胶皮
专门对付弧圈球的还有一种叫“防弧胶皮”的反胶海绵胶皮,这种胶皮拍面无粘性,表面较光滑且轻微发涩,击出球运行牲速度较慢、弧线较短,着台后下沉飘忽,令对手难以按常规判断,对付弧圈球尤为奏效。如前述当年蔡振华反面贴的就是这种胶皮。
上述各种乒乓球拍面覆盖物中除了注意胶皮特性的选择外,还应注意海绵的选择,即注意海绵的厚与薄、硬与软。一般来说,厚海绵吃球较深,咬球时间较长,击出的球后劲较足,在拉球时特点更明显;相反薄海绵吃球时间短,击球快、控球好,但球的后劲不足,不易把对手打死。至于硬海绵则有咬球时间短、球速快的特点,适合快攻的打法;而软海绵则球速逊色些,但控制球较佳,一般人打起来比较顺手,也打得比较稳。
除了海绵与胶皮外,用于粘合海绵胶皮的胶水,在当今高科技时代也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一种专用的无臭快速胶水,比赛前粘贴能大大发挥“药效”(据说能提高胶皮弹性20%-30%),如同给球拍吃了兴奋剂。这种奇妙的特性是由匈牙利选手KLAMPER偶然发现的,当时他比赛输了一局之后,觉得正手的胶皮没粘好,于是重贴,竟然想不到这半干的胶皮少球使球速提高了不少。如今快速胶己不是什么秘密,但有些人却变得过于迷信它的作用了。
现在不但要求海绵胶皮应符合国际乒联(英文简称ITIF)的规定,如包括粘合剂总厚度不得厚于4毫米,胶皮的二面必须一面为鲜红色,一面为深黑色等,参加重大比赛还必须选用国际乒联已批准使用的胶皮及粘贴胶皮用的胶水。目前,国内有多种品种获得批准,其边缘均有清晰可见的商标型号及国际乒联ITIF的标记。
我的推荐是以双面反胶海绵为主,辅以正面正胶海绵反面反胶海绵。作为专业运动员及业余选手均能适用的反胶海绵,宜选用粘性强而弹力适中的类型。随着对乒乓球旋转认识的提高及控球能力的加强,为求得球的变化,还可以正、反手面配置不同性能的海绵胶皮。总之,在胶皮的选择,正、反面胶皮类型配置上,一定要因人而异。前世界冠军邱钟惠说过,乒乓球是一项“个性”非常强的运动,胶皮类型、型号千变万化,应理智地从自身条件、技术特点权衡考虑来取舍。
乒乓球乒乓球运动的产生,纯属偶然。是因两个英国青年玩耍引起的。 19世纪末,一天伦敦两个青年人到一家饭馆去吃饭,在等待侍者送饭时,他们感到无聊,便信手将装雪茄的盒盖拿在手中玩,同时又将酒瓶上的软木塞也拨了下来,两人在餐桌上你来我往,相互打过来打过去,结果,他俩玩得竟入了迷,连吃饭都顾不上了。由此,这项餐桌上的游戏,很快就演变、发展成乒乓球赛,并席卷伦敦,一时形成了一股乒乓球热。 为了纪念发明国,1926年,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伦敦举行。
早先人们打乒乓球时,大都喜欢在木板球拍上贴一层皮革或软木。胶皮球拍是英国人古德首先发明并使用的。 一天,古德赛完球后,在回家途中到药店买药,当药店老板将找回的零钱扔给他时,钱币落在胶皮盘子上弹了起来。古德的眼眼顿时一亮,于是向药店老板买下了胶皮盘子,安在自己的球拍上,精心改革了自己原先的球拍。 后来,古德用这块世上第一个粘上胶皮的球拍参赛,并从容地战胜了所有的对手。自此,胶皮球拍便公开问世了。
乒乓球得名的由来及其它
在运动史上,乒乓球运动可以算是一项年轻的体育运动,它只有100多年的历史,比起田径运动(两千年以上)来,它可算是名副其实的后辈。
1890年,几位驻守印度(India)的英国海军(navy)军官偶然发觉在一张不大的台子上玩网球颇为刺激。后来他们改用空心的小皮球代替弹性不大的实心球,并用木板代替了网拍,在桌子上进行这种新颖的“网球赛”,这就是table tennis得名的由来。
Table tennis出现不久,便成了一种风靡一时的热门运动。20世纪初,美国开始成套地生产乒乓球的比赛用具。最初,table tennis有其它名称,如Indoor tennis。后来,一位美国制造商以乒乓球撞击时所发出的声音创造出ping-pong这个新词,作为他制造的“乒乓球”专利注册商标。Ping-pong后来成了table tennis的另一个正式名称。当它传到中国后,人们又创造出“乒乓球”这个新的词语。
在日语里,乒乓球叫做“桌球”。乒乓球运动的很多用词是从网球变来的。打乒乓球所用的球叫ping-pong ball或table-tennis ball,乒乓球台叫ping-pong table,台面称court,中间的球网称net,支撑球网的架子叫net support。
乒乓球单人比赛一般采取三局两胜或五局三胜制,所谓“局”,英文是set。发球叫serve。
乒乓球起源于英国.欧洲人至今把乒乓球称为"桌上的网球",由此可知,乒乓球是由网球发展而来.19世纪末,欧洲盛行网球运动,但由於受到场地和天气的限制,英国有些大学生便把网球移到室内,以餐桌为球台,书作球网,用羊皮纸做球拍,在餐桌上打来打去.
20世纪初,乒乓球运动在欧洲和亚洲蓬勃开展起来.1926年,在德国柏林举行了国际乒乓球邀请赛.后被追认为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同时成立了国际乒乓球联合会.
乒乓球运动的广泛开展,促使球拍和球有了很大改进.最初的球拍是块略经加工的木板.后来有人在球拍上贴一层羊皮.随著现代工业的发展,欧洲人把带有胶粒的橡皮贴在球拍上.在50年代初,日本人又发明了贴有厚海棉的球拍.最初的球是一种类似网球的橡胶球,1890年,英国运动员吉布从美国带回一些作为玩具的赛璐珞球,用於乒乓球运动.
在名目繁多的乒乓球比赛中,最负盛名的是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起初每年举行一次,1957年后改为两年举行一次.
1904年,上海一家文具店的老板王道午从日本买回10套乒乓球器材.从此,乒乓球运动传入中国.
乒乓球运动大约在十九世纪末期起源于英国,随后传到美国、欧洲中部、日本、中国及韩国等地。乒乓球运动起初被很多人视为娱乐活动,但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项世界性的主要运动之一。乒乓球运动于1988年获得奥林匹克运动会承认,正式成为比赛项目,其中包括了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及女子双打。
乒乓球术语
一、比赛台面的区域
(一)左、右半区 又称1/2区,其方向对击球者本身而言。
(二)近网区 指距球网40厘米以内的区域
(三)底线区 指距端线30厘米以内的区域
(四)中区 指介于近网区和底线区之间的区域
二、球拍拍形 球拍拍形包括拍面角度和拍面方向。
(一) 拍面角度 拍面角度是指拍面与台面所形成的角度。
(1) 拍面与台面成90为垂直。
(2) 拍面与台面形成的角度小于90为前倾。
(3) 拍面与台面形成的角度大于90为后仰。
(二) 拍面方向 拍面方向是指球拍左右偏转时,与球台端线所形成的角度。
三、击球部位 击球部位是指击球时球拍触球的具体位置,它基本上与拍形角度相吻合。
(一) 上部
(二) 上中部
(三) 中上部
(四) 中部
(五) 中下部
(六) 下中部
(七) 下部
四、击球时间 击球时间是指来球在本方台面弹起后至回落的那段时间。
(一) 上升时期:球从台面弹起刚上升的阶段。
(二) 上升后期:球弹起接近最高点的阶段。
(三) 最高点期:球弹起达到最高点的阶段。
(四) 下降前期:球从最高点开始下降的最初阶段。
(五) 下降后期:球下降到接近地面之前的这一阶段。
五、击球路线 击球路线是指从击球点到落台点之间形成的线。五条基本线路(以击球者为基准)为:右方斜线、右方直线、左方斜线、左方直线、中路直线。中路直线球在实际比赛中是随时以站位而定的,即追身球,也称中路追身路。
六、击球点 击球点是指击球时,球拍与球接触瞬间的那一点所属空间的位置,这是对击球者所处的相对位置而言的,包含以下三个因素:①球处于身体的前后位置②球与身体的远近距离③球的高、低位置。
乒乓球的主要战术
--------------------------------------------------------------------------------
一、推攻战术
特点:主要运用正手攻球和反手推挡的速度和力量,并结合落点变化和节奏变化来压制和调动对方,以争取主动或得分。推攻战术是左推右攻打法对付攻击型打法的主要战术,有反手推挡能力的两面攻运动员、攻削结合运动员等也常使用它。
方法:
1、左推右攻 2、推挡侧身攻 3、推挡、侧身攻后扑正手 4、左推结合反手攻 5、左推、反手攻、侧身攻后扑正手。
注意事项:
1、推、攻都要有线路变化、落点变化和节奏变化,这是推攻战术争取主动和创造扣杀机会的主要方法。
2、推挡一般以压对方反手为主,然后突然变正手,以创造进攻机会。如果对方正手较差,才可以推对方正手为主。
3、在推挡中突然加力推对方中路,使对方难于用力回击,然后用正手或侧身扣杀。
4、遇到机会球时要果断扣杀,这是推攻战术得分的主要手段。
5、推攻战术要坚持近台,又不能死守近台,要学会近台和中台的位置转换,掌握对手节奏。
6、推攻战术对付弧圈类打法应坚持近台为主,用快推和加、减力推挡控制落点,伺机采用近台反拉或中等力量扣杀弧圈球,然后进入正手连续进攻。
二、两面攻战术 特点:主要利用正、反手攻球技术的速度和力量压制对方,争取主动和创造扣杀机会。两面攻技术是两面攻打法对付攻击型打法的主要战术。
方法:
1、攻左扣右 2、攻打两角,猛扣中路。
注意事项:
1、正、反手攻球都要有线路变化和落点变化,以便创造扣杀机会。
2、要以压对方反手为主,然后攻击对方正手或中路,以创造扣杀机会。
3、遇到机会球时要大胆扣杀。
4、两面攻战术在主动进攻情况下要坚持近台,被动情况下可适当后退,在中近台或中台进行反攻。
5、两面攻战术对付弧圈球打法应坚持近台,用快带顶住对方的弧圈球,伺机采用近台反拉或中等力量扣杀弧圈球,然后转入连续进攻.
三、拉攻战术
特点:连续运用正手快拉创造进攻机会,然后采用突击和扣杀来作为得分手段。拉攻战术是快攻打法对付削球类打法的主要战术。
方法:
1、正手拉后扣杀 2、反手拉后扣杀
主要事项:
1、拉、扣的力量要有较大的悬殊,以使对方措手不及。
2、拉球要有线路和落点变化以调动对方,争取主动和创造进攻机会。
3、遇到机会球时要大胆扣杀或突击。
4、采用拉攻战术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对没有把握的机会球不要过凶。
四、拉、扣、吊结合战术
特点:由拉攻与放短球相结合而成,是快攻型打法对付削球打法的常用战术。
方法:
1、在拉攻战术的扣杀或突击后放短球。
2、在拉攻战术中放短球后,结合扣杀或突击。
主要事项:
1、拉攻中放短球,要在对方站位较远并且来球比较近网时进行,这样,放短球的落点容易靠近球网,可增加对方向前移动的距离和难度。
2、放短球后扣杀时,如果对方靠台极近,可对准对方身体方向扣杀,这样,往往能使对方难于让位还击。
五、搓攻战术
特点:主要运用“转、低、快、变”的搓球控制对方,以寻找战机,然后采用低突、快点或拉攻等技术展开攻势并进入连续进攻;在搓球中遇到机会球时进行扣杀,常常带有突然性,往往可以直接得分。搓攻战术是乒乓球各种打法都不可缺少的辅助战术。
方法:
1、正、反手搓球结合正手快拉、快点、突击或扣杀。
2、正、反手搓球结合反手快拉、快点、突击或扣杀。
注意事项:
1、搓攻战术既要尽可能早起板,以争取主动,但又不能有急噪情绪,否则,起板容易失误。
2、在搓球中遇到机会球时要大胆扣杀,这是搓攻战术的主要得分手段。
3、在搓短中摆短,可使对方不易抢先进攻,故有利于创造进攻机会,以便伺机用正、反手或侧身进攻。
六、削中反攻战术
特点:由削球和攻球结合而成,常以逼角加转削球为主,伺机反攻;或以转、低、稳、变的削球,迫使对手在走动中拉攻,以从中寻找机会,予以反攻。这种战术有“逼、变、凶、攻”的特点,是攻、削结合打法的主要技术。
方法:
1、正、反手削球逼角,结合正手攻或侧身攻对方右侧空当。
2、正、反手削两大角长球,结合正、反手反攻。
注意事项:
1、正、反手削球都要注意旋转强度的变化。在削加转后用 削加转球相似的手法削不转球,是使对方拉出高球,以进行反攻的有效方法。
2、削球时要尽可能压低弧线,以避免对方扣杀或突击。
3、削球逼角时要适当配合削另一角,以使对方在走动中击球。
七、发球抢攻战术
特点:发球抢攻战术是以旋转、线路、落点以及速度不同的发球来增加对方回击的难度,使其出现机会球,或降低回球质量,然后抢先进攻,以争取主动或直接得分,这是乒乓球所有打法特别是进攻型打法的主要战术和得分手段。
方法:
1、发下旋转与“不转”抢攻。
2、发正、反手奔球抢攻。
3、发正、反手侧上、下旋球抢攻。
注意事项:
1、发球要有线路和落点变化,以使对方前、后、左、右走动中接发球。
2、发球后要有抢攻准备,以不失抢攻的机会。
3、自己发什么球,对方可能以什么技术回击,要做到发球前心中有数。这样,才能较好地做好抢攻的准备。
4、抢攻要尽可能凶,又不能过凶,否则,会影响命中率。
八、接发球抢攻战术
特点:由某一单项攻球技术所形成,进攻性强,可变接发球的不利地位位为主动地位,也可直接得分,是乒乓球运动各种打法特别是进攻型打法的主要战术。
方法:用快点、快攻或中等力量突击进行接发球抢攻。
注意事项:
1、由于接发球抢攻是在对方主动发球,自己处于被动的接发球地位时所采取的进攻性打法,所以难度较大。接发球抢攻一般不可过凶,要看准来球的旋转方向、旋转强度和高度,采用适当的方法进攻。例如对方发加转下旋球,接发球抢攻时要采用提拉手法,以免下网。同时,攻球的力量不可过大。
2、接发球抢攻动作结束后,要立即作好对攻或连续攻的准备,以便继续处于主动地位。
3、接发球抢攻、抢冲的力量越小,应越注意球的路线或落点,一般应多打在对方反手;若对方反手强而正手弱,则可多打在对方正手。
谁知道一套比较系统全面的乒乓球训练方法?高手指导一下。先练什么再练什么,怎么练?
乒乓球入门必看攻略
算起来钻进乒乓球世界已经四年多了,中毒太深了,视频和书籍看了无数,论坛的各种技术贴打印了有一尺多厚,烧板和胶皮几十个,不能算老鸟,也是资深爱好者吧,当然技术比四年前也有了质的飞跃,一步步走过来,慢慢也有了一点心得,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当然坛里卧虎藏龙,高手云集,有说得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
一、关于入门乒乓球这项运动。
这是一项老少皆宜的体育项目,不受年龄限制,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小孩老人都可以玩,从安全性方面讲对抗性较弱,没有身体碰撞,科学锻炼的话的伤害性极小,不易受伤。还是一项室内运动,干净,投资也少,不太受时间和人数的限制,场地要求也比较简单。此外还可广交朋友,增进友谊,大家通过乒乓球聚在一起交流下技术,交流下心得,增进了感情。缺点也有,就是执拍手一侧的肌肉锻炼的要比非执拍手一侧发达,时间长了两侧胳膊明显不一样,一个粗,一个细。腿部也会有同样的变化。而且这项运动比较精细,动作要求必须规范,不规范的话容易受伤。想打好乒乓球,必须在正确理论指导的情况下,至少练习三年基本功的思想准备,刚学球的一开始就正规动作,进步会非常快,就怕以前练过,动作都是错的,还得把旧得改掉,再学正确的,这个有点难度。
二、关于入门直板和横板的选择。
果你是新学的,直接就用横板吧,不用考虑直板了。过去讲直板优势在于台内球和发球,现在的新技术,张继科、马龙对台内下旋球反手直接拧拉,直接进入上旋相持,现在的周雨、方博新一代上来都是台内拧,还有台内球吗?而且看国际乒联这个劲以后恐怕还要针对中国出台新举措。看过去的改革,乒乓球改大球,发球变为无遮挡,都对直板有巨大影响,说不准以后球台加大,球网增高等项改革,反正乒乓球向着力量越来越大,体力要求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直拍退台发力不如横板,而且反手问题难以解决,直板横打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反手进攻的问题,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发力还是不如横板顺畅。而且对手腕的力量要求高。大家注意看王皓的手腕,我看跟我的胳膊一般粗了,而且主持人也经常问教练,为什么不能培养出第二个王皓,教练总是说每个人的身体条件不一样。奥运会上张继科对王皓,就盯住王皓的反手,王皓一点办法都没有,顶不住横板啊。
三、关于入门乒乓装备。
打球还是最好准备点家当。有一到两身短袖运动衣,什么牌子的都行,不要亮白色,影响对手视线,不要太肥大的,发球时容易碰到身上。鞋子还是要舍得买双专业的乒乓球鞋,由于这项运动要求移动快,步伐灵活,所以乒乓球鞋都是具有底子薄,耐磨、不打滑、轻便的特点,底子厚的易崴脚,沉的鞋子影响快速移动。便宜的30多元的大博文,100多元的山诺,喜攀登,达克等都不错。特有钱的上李宁,美津浓就更好了。再买个乒乓球包,平时打球时背上,把板子、衣服、鞋、毛巾、水杯都装上,有爱灌胶的装上胶水和压胶棒,再带本乒乓杂志,休息里可以看下,技术好赖放一边,别人一看至少像那么回事。 还有就是板子,才入门的还是用五层或七层的纯木板,相对软一点的板子,可以体会吃球的感觉。拉球多的用五层,像银河E系列,斯的卡AC\AE\EG,都非常好用,击打多的用七层纯木,像银河的U系列,斯的卡的CL,红双喜的天极之类的。胶皮用729的`或拍里奥的就可以了。刚入门我觉得还是买个便宜点的,是磕碰下不心疼,主要是练技术,技术是主要的,说实话高手随便拿个板子都能赢你,打两年了,技术上有点自己的特点和方向了,再选个好一点的板子和胶皮,这样也不浪费。有的领导有钱,一上就是最好的,蝴蝶波尔ZLC,两面配上TO5,ZLC没有基本功的话很难控制的,比较弹,新手用发挥不了他的优势,不仅浪费,而且也无助于技术的提高,没有一点意义。我给入门同事都选的都是总价控制在200元以内的板子,打着也都不错。
四、关于入门后的理论和技术学习。
想打好球首先要认真学习,我总结学习的途径有四个方面。一是专业人员指导,有钱的请个教练,讲下理论,教正确动作,事半功倍,这个是最好的。二是买本乒乓教学书籍,我有一本《怎亲打好乒乓球》,王吉生写的,个人感觉不错,技术动作讲解得很全面,像这样的书市场上很多,大家可以留意下,这个书要反复地看,不看个十几遍没有效果的。三是看视频,推荐央视的乒乓教学片,还有就是唐建军乒乓教学视频,不仅教给你正确的动作,还指出业余选手常犯的错误,非常全面和系统。四是看论坛的技术贴,有专业教练写的,有业余高手写的,什么搓球,拉球,挑打等等各项技术都有很多的贴子,下载下来认真学习,肯定能从中受益。
五、关于其它需要注意的小事。
一是选场地一定选大一点的,太小的地方视觉上会感到球速很快,不能后退拉弧圈球,不利于培养击球的连续性,时间长了影响技术发挥和成长。二是一定要有个好的球友,并且要珍惜。有时候不是上来就开局几比几,赢输没有意义,可以练下基本功,两个人正手攻,反手推,对搓球,或者一个人练拉,一个人练挡,都可以有效提高技术。有人的上来就爱开局,噼里啪啦乱扣乱拉一气,自己出汗了,打爽了,完全不管别人的感受,相信以后慢慢地就没有人陪你玩了。三是要虚心,一般和高手打技术提高的比较快,但高手一般不喜欢和比自己水平低的人打,因此有机会过招的话要珍惜机会,拾球什么的腿勤快点,不懂的要虚心请教,一般情况下自己的问题自己不知道错在哪,但旁观者清楚,有时你一问高手都会给你指出来。四是得保证有一定的时间练球,一周最少三天,一次最少两个小时,不能有时间了打一天,没时间了一星期不碰,好容易培养点手感一放就忘记了。 先写这么多吧,絮絮叨叨的说得有点乱,但也鼓捣了一天,喜欢的球友给送朵花,不胜感激,哪位版主能给加个精的话以后就更有动力了,最终还是希望能对新入门的朋友有一点启迪吧。
;具体可细分为:
1、力量调节意识:根据来球情况,适当调节自己的发力。来球慢且高,发大力;攻对方搓过来的下旋球,自己发力为主,稍借对方来球之力;对方拉冲不特别凶、球略向前拱时,借力中发力;对方发力抽或冲时,自己应借力挡一板或对付一板,不宜发大力。
2、拍形调节意识:应视来球旋转与高低,适当调节拍形。来球低或带强烈下旋时,拍形稍后仰;来球不转或与可网高时,拍形与台面垂直;来球上旋或高于球时,拍形前倾;
3、引拍调节意识:应视来球的快慢、高低、旋转等变化,相应调整引拍动作的快慢、大小和高低,切忌习惯性引拍(即不看来球,打完一板球后就习惯地将球拍引至原来位置)。如,对方拉过强烈上旋的弧圈球来,应高手引拍,并及时向前迎球(不要等球,更不能有向后的拉拍动作);对方来球下旋且低,应低手引拍;对方来球很快,应减小引拍动作幅度,加快引拍速度;来球慢且高,应适当加大引拍幅度,以利加力抽杀。
4、手指调节意识:打乒乓球,无论身体何部位发力,最后都要通过手指作用于球拍。手指是身体发力时离球最近的部位,感觉最敏锐。在发力时,手指有如长鞭之梢儿,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在发球时,触球瞬间的技巧全在手腕、手指的发力上。
5、调节用力方向意识:打球时,应视不同来球,注意调节用力方向。如,攻下旋低球,应多向上用力;攻不转球,以向前打为主;攻打上旋强烈的加转弧圈球时,应向前并稍向下用力。
还原意识。每打完一板球后,应迅速调整重心,将身体尽量还原至接近准备姿势,以为还击下一板球做好准备。有些人因缺乏此意识,打完一板球后,身体重心、手臂和球拍较长时间地停留在结束动作上,待对方将球还击过来,往往有来不及的感觉。 体会击球动作的意识。每打一板球,都要对整个击球动作有清晰的肌肉感觉和表象,尤其是拍触球瞬间的发力情况应该清清楚楚。打丢一板球,应立刻回忆动作,哪儿错了?怎样才算正确?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动脑筋还应越来越细。如攻球出界了,出界多少?刚才的击球动作为什么把球打出界这么远?有了这种意识,练技术才会有收获。否则,一点体会没有,技术怎么能进步? 掌握击球动作实质的意识。研究技术动作,要注意它的外形,但尤为重要的是应分析击球动作的实质。摆速快、能发力、打摩结合好、命中率高、适应来球的范围广(即能依打不同来球的要求相应调整动作),这样的动作,就是好动作。 、
击球动作的时空意识。分析技术动作,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时间节奏方面,如快带弧圈,上升期击球;攻打弧圈球,上升后期击球;拉下旋球,下降期击球。二是空间位置(或几何图形的变化)。如挥拍路线、拍形、用力方法等。在时间节奏上,还要特别讲究从引拍到向前挥拍击球这段时间与来球的节奏合拍,这样才能打出又快又狠的球来。即在自己发力的同时,又充分借用了对方来球之力。研究与掌握这个节奏非常重要。 动作不断分化的意识。在技术训练中,应不断将对方的来球总结分类,并明确回击每一类来球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不少运动员乐于打顺手球,来球突变,失误一球,甚为不快。其实,这时应好好想想,此球与顺手球有什么不同,长了、短了?旋转强了?还是节奏变了?弄清楚此球特点,继而明确打此类球的方法。这样不断将对方来球区分、归类,并明确打每一类球的不同方法,就可以使自己的技术越来越精细,水平亦越来越高。
作定与变的辩证意识。来球变了,打球动作应随之而变;但打同类球的动作,则是越固定越好。掌握与提高技术的整个过程是,对来球的区分越来越细,相应打球的动作也越分化越细;但打同类球的动作,又越来越固定。这“固定”与“变化”的统一,就促进了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战术意识。实践中有两层含义。一是注意研究在比赛中运用战术的方法。因为只有合理地运用战术,才能使技术充分发挥。二是在训练中应带着战术意识练技术。拿最简单的右方斜线对攻作例。有人在练习右斜对攻时,能把比赛中的打大角和攻追身的战术联系起来,有意打大角度或时而打对方中路一板。另一人只是一味地盲目攻斜线。很明显,前者带着战术意识练习技术的效果要好。
战略意识。在训练中,尤其是在比赛中,要有一个全局观念。如一年中有几次比赛?哪个比赛最重要?每个比赛的目的和任务都是什么?有时为参加某次有决定意义的大赛,还会有意放弃一些小的比赛。又如,对参加一次大赛而言,确立参赛人员和明确重点突破口(是团体、单打,还是双打?),则属带全局性的战略问题,必须认真对待。如果这些大题目未解决好,尽管你费了很大的气力,其结果也难以如愿。
落点意识。训练中,特别是在比赛中,要注意击球的落点。一般情况下,大角度球、追身球、近网小球、底线长球和似出台未出台的球的落点较好。但不同对手,还会因其打法和个人掌握技术的情况,有其特殊点。如左推右攻者,一般最怕反手底线下旋球和调右压左的落点变化。比赛中,既要研究自己打球的落点,对方最怕什么落点,又要注意总结对方回球落点的规律。
旋转意识。充分认识到旋转是乒乓球的重要制胜因素之一。在训练中,要自觉地提高发球、搓球、拉球、放高球等技术的旋转强度和变化。在比赛中,要善于利用旋转变化来扰乱以至战胜对方。
速度意识。应充分认识到速度是我国快攻打法的灵魂。中国选手要战胜外国选手,主要靠的仍是速度——提早击球时间,重视手腕、手指的力量,能快则快,不能快时,先过渡一板,争取机会再转入快。
变化意识。应充分认识到变化乃是乒乓球的重要制胜因素之一,自觉、主动地变化击球的速度、旋转、力量、落点和弧线。比赛中,双方都在为形成利我、不利对方的战局而变化着战术,谁的观察能力强,能及时察觉对方的战术意图,迅速变换相应的战术,谁就容易获取胜利。
变化击球节奏的意识。比赛中,不仅应主动变化落点、旋转等,而且应主动变化击球的节奏。如原来都是上升或高点期的抢冲,现主动将击球时间后移,拉一板上旋强烈的加转弧圈球。对方已熟悉了你原来快冲的节奏,突然变成慢一拍的加转弧圈,往往就会上当,又如,同一类发球,有节奏较慢的,有节奏特快的,若再能保持拍触球前的动作尽量一致,则效果更好,这都是有变化节奏意识的表现。
抢攻意识。这是积极主动的指导思想,力争抢攻在先(即平常说的先上手),能抢则抢、实在不能抢时,控制一板,争取下板抢。这种意识很重要。如有人的侧身攻球技术很不错,但就因缺乏抢攻意识,所以使他的侧身攻球技术英雄无用武之地。兵书讲:“两强相遇,勇者胜。”这“勇”字的一个重要含义就是先发制人。在弧圈球风靡世界的今天,快攻者只搓一板就攻攻的打法,即是抢攻意识强的表现。
抢先发力的意识。近年来,世界乒乓球技术朝着更加积极主动的方向发展,不仅要求抢攻在先,而且应该尽量争取先发力,以使自己更加主动。 连续进攻的意识。发起进攻后,应连续进攻,乘胜追击,直至得分。切忌攻一板后,再无继续进攻的准备,将已到手的主动又变成了相持、甚至被动。
控、防、反意识。在不能主动进攻或对方抢攻意识极强时,应注意控制对方,并做好防守的准备。在防守或相持中,一旦有机会,应立即转入进攻。
争取局部优势的意识。我的所有技术都比对方强,这叫绝对优势。比赛中自然怎么打都行。但在实践中,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多数情况是相对优势。这就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应自觉地争取局部优势。能以己之长,打对方之短,当然最好。但有时不一定能实现此策。如,我发球的特长是转与不转,而对方的特短是接高抛发球。我之特长对不上对方的特短。高抛发球虽为我之特短,但与对方接此球相比,我还占便宜。此时用我之特短打对方特短就是最好的战术。因为我获得了局部优势。
记球意识。比赛时,要有意记双方战术变化的过程,对方发的什么球,我怎么回的,他又怎么打的……从一个球,到整个战局的变化,要自觉地记。时间长了,就会大大提高自己的战术意识。
互怕意识。比赛中“怕”是相互的。你怕他,他也怕你。谁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谁能想得好一点,谁就容易主动。在紧张时,应多想对自己有利的方面,多想对方是多么怕你,多想战术,这样就可以长自己志气,灭对方威风。 战略上藐视对手、战术上重视对手的意识。战略者,战争的全局也;战术者,战争的局部也。运动员应树立在全局或总体上藐视对手、藐视困难,而在具体的局部上应重视对手、重视困难的指导思想。如对某某比赛,首先应相信自己能战胜对方,并认真地分析对手的技术、战术、身体和心理特点。在此基础上制订自己的战术,如发什么球,怎么抢攻,接发球注意什么,相持、领先或落后怎么打等等,一步一步、详详细细。
树立技术风格的意识。在技、战术训练中、应特别强调树立正确的技术风格。技术风格,常被喻为运动员的技术“灵魂”。培养什么样的技术风格,将直接关系到运动员的发展方向和可能达到的水平。无数事实证明,一个没有鲜明技术风格的选手,要攀登世界乒坛的高峰是不可能的! 全面训练的意识。运动员应明确决定其竞技能力的诸因素(形态、机能、素质、技术、战术、心理和智力等),并自觉地提高之。这里,应反对狭隘的技术论。有人以为,要提高乒乓球运动成绩,就应该全力抓技术,什么身体素质、心理等统统不问。结果,尽管训练时间练的都是技术,但技术水平的提高却难以如愿。运动员一定要树立全面训练的观点。
抓主要矛盾的意识。每一名运动员在某一时期必有一个主要矛盾影响着他整体水平的提高。谁善于捕捉之,并设法解决,谁就会获得明显的进步。如中国乒乓队在1957年参加第二十三届世乒赛后,发现自己的打法因缺乏准确性而使快速、凶狠的优点难以发挥作用。之后,狠抓了提高击球准确性的训练,很快就见到了明显的效果。不善于抓主要矛盾的人,不是漫无边际,什么都抓,就是虽有重点,但抓得不准。其结果都是一样——费力不讨好!
凶稳结合的意识。乒乓球的技术各种各样,每个人的打法又各具特点,但凡在比赛中有实用价值的技术,无不同时具备威胁性(凶)和准确性(稳)。威胁性,即打出的球给对方回球造成困难,甚至使对方失误。准确性,即击球不失误。二者相互依存,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我们在训练或比赛中,一定要注意二者的结合,决不可以偏盖全。
练绝招的意识。一个运动员的技术一定要有特长,即绝招,否则往往难以给对方造成威胁,也难以攀登技术高峰。绝招,可根据个人打法的特点、身体素质的特点、心理特点和所用球拍的性能等因素有目的地确立。“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绝招就是起码能断其一指的技术。
表现意识。明确训练是为了比赛。运动员在平日训练就应有一种要在比赛中强烈表现自己的欲望。这如同演员,排练节目就是为了上台表演;不但要上台,还要演得呱呱叫。平时这种意识强烈,演出时才可能发挥出色。当运动员亦是同样道理。
重视理论的意识。运动员应充分认识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自觉地学习和钻研乒乓球运动的理论,并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创新意识,无论是教练员还是运动员,都要十分重视创新。乒乓球运动的创新,应包括技术、战术、打法、训练、管理、器材设备和理论等七个方面。运动员主要是前四个方面。
超前意识。教练员和运动员应能预测出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并以此来指导训练,使自己的训练能走在现实技术的前面。
定量意识。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应自觉地注意数量的变化。如,1500米跑多少秒?其中的每一圈(400米)又跑几秒?一周到底练多少时间?个人的竞技状态周期规律是怎样的?个人晨脉的规律是怎样的?某技术在训练中的命中率是多少,比赛中又是多少?一场、一局比赛的比分起伏是怎样的?切忌什么都是含含糊糊。
档案意识。教练员和运动员应自觉地建立业务档案,坚持写好训练日记、阶段小结及年终总结。每年比赛胜负各多少场?身体素质或技术测验的具体成绩是多少,都应分门别类记录清楚。
第三节 乒乓球运动员的意识状态
意识状态,即人的清醒程度。此处意识清晰与头脑清醒是同义词。在乒乓球教学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的意识状态是存在起伏现象的。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意识状态清晰度高,注意力集中,训练的效果就好。有时比赛中,双方战术并未有变化,而只是注意力集中的程度不同,即意识状态的不同,就直接影响到了比分的起伏。如:头脑稍一不清醒,就会糊里糊涂地丢几分;猛然间醒悟后,小声自勉几句:“抓紧,咬住!”,顿时精神振奋,注意力高度集中,一口气就捞回了几分。
乒乓球运动员的意识状态大体可分为三类:
1、上佳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头脑极度清醒,思维敏捷、判断准确、反应快。
2、一般状态:注意力集中,头脑清醒,头脑和身体反应较快。
3、低劣状态:注意力不集中,头脑不清楚,精神有点恍惚(或迷惑),身体,尤其是思维活动反应迟钝。
乒乓球比赛的特点是高强度,但有间歇。所以,对乒乓球运动员意识状态的要求是,当球处于比赛状态时,应呈上佳状态——头脑极度清晰、注意力高度集中;而在分与分、局与局之间又可做短暂的喘息和调整。运动员应充分认识这一规律,做善于将二者结合起来的聪明者。
乒乓球运动员的意识内容和意识状态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实践中必须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取一去一的作法,都会大大削弱它们的作用,降低训练的质量,影响比赛的成绩。
第四节 乒乓球意识的重要性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人的行动是受意识支配的。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也必然会受到某种意识的支配和指导。不受正确意识的指导,就会受错误意识(包括带有片面性错误的意识)的指导。正确的乒乓球意识,就是正确的指导思想。运动员有了好的意识,训练的效率就高,整体竞技能力提高得就快。一般来说,技术上的问题看得见、摸得着,比较容易发现或解决;而意识问题,平时不易发现,一旦明显暴露,想再解决甚为困难。
下面仅结合几个典型实例,分析一下意识的重要性。
1、缺乏科学意识的人,不注意探求乒乓球运动的客观规律,往往机械地理解:“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片面地认为,谁流的汗水多,谁的技术进步就快。这种人尽管很苦练,但收获与所花劳动往往不成比例,甚至事与愿违。从这里,难道不能看出正确意识的重要吗?
2、训练中,由于某个错误的意识,会把人引入歧途。在五、六十年代,非常重视技术动作的规范。有人片面地认为,基本动作的最高标准就是动作外型与乒乓书刊中的动作毫无二致,于是用尺量、对镜照,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机械的模仿,甚至削足适履、本末倒置,把击球效果放到了第二位,追求标准的基本动作倒成了训练的最高目标,还美其名曰:“基本动作正确才能有发展!”世界上的事情,本来就是千差万别的,更何况是打乒乓球呢!这种人因误入了歧途,对动作实质——拍触球瞬间的击球动作毫无体会。所以,尽管这批人中也出了几个基本动作的“模特儿”,但总的最终结果都是一样,带着无限的遗憾告别了乒乓球运动员的生涯!一个错误的意识竟能致人于死地。这又从另一角度说明了树立正确的意识有多么重要。
3、在技术练习中,一定要带着战术意识练,否则难以练到在比赛中有实用价值的真技术。常听到一些体校的教练讲,教小孩开始进步挺快,但到了一定的水平后想再进步就难了。难在哪儿?其中的一个大难就是缺乏战术意识,不知道教育或引导队员带着战术意识去练技术。战术是运用技术的方法。反过来说,技术又是执行战术的手段。
从这个意义讲,缺乏战术意识,实质就是忘掉了训练的最根本目的是比赛。参加比赛,就需争取胜利;欲胜利,就要有争取胜利的方法。而争取比赛胜利的最根本方法就是战术。不明确对付各种打法的战术,不清楚要战胜对手的有效战术,训练自然是盲目的。现在的技术练习,从表面内容看大家都差不多,但因为运动员的脑子里想的不一样(即意识的正确与否),其训练效果就差别很大。比如:都练推挡的落点变化,推左大角、推追身、推右方。如果不带着战术意识练,只是练了推挡的落点控制和变化能力,不仅在比赛中不会运用,而且练多了还难免有枯燥之感。如果我们在练习此内容时,告以调右压左、压左调右和压中间变两角的战术,并要求运动员带着这些战术的意识去练推挡,不仅练了会运用,而且还能提高训练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4、有人比赛一上来就打“摆速”,反手拨、正手抽,全是一副招架之势,其被动自然难免。是他的侧身攻差吗,不是!他所欠缺的不是技术,而是抢攻的意识。不少教练都有过这方面的教训。他们讲,有些少年选手本来侧身攻的技术不错,但由于忽略了抢攻意识的培养,摆速又练得多了点,一旦技术风格定了型,比赛中怎么向他喊:“抢,抢先上手!”也无济干事。这大大地限制了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有经验的教练普遍认为,意识比技术更重要。他们讲,某技术不会,可以学会;但意识不好,则很难改变。等到真正明白时,已临近告退。甚至有些人即使已离开了运动队,但对意识问题可能还未搞清楚。意识好,可以大大提高训练的效率、可以练到比赛中真正需要的并在比赛中又会运用的技术;意识不好,训练的盲目性就大,往往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为了更好地说明意识的重要性,特引用培根的一句名言:“跛足而不迷路的人,能赶过虽健步如飞却误入歧途的人。”
乒乓球意识,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使我们在训练中可免于误入歧途的指路明灯。
第五节 乒乓球意识的培养
一、讲授理论课
各级水平的运动训练都需要理论的指导,各级水平的运动员都应有理论课。意识的概念,是很难自发地产生的。现在我们正式明确地提出意识的概念和内容,这是运动员和教练员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令人遗憾的是,在我们过去出版的众多乒乓球书籍中,还未有专门就此进行系统论述的章节,这不能不说是乒乓球理论上的一个不足。应引起广大运动员、教练员和科研人员的高度重视。意识的培养,应被列为理论课中一项不可少的内容。 在讲授意识的理论时,应特别注意与实际相结合,应尽量地多引证一些实际例子来加以解释和说明。“技术靠练,意识靠悟。”有时为了把某一意识讲得更清楚,除了引证乒乓球的例子外,还可援引其它非乒乓球专业的例子。如讲授战术意识时,可以大量引用军事乃至生活中的实例,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对其进行论述。什么《田忌赛马》、《围魏救赵》,甚至《司马光打破缸》的故事也不妨讲评一番。内容手段不限,只要能使运动员真正悟懂意识的精髓就好。否则,把意识的条文背得再熟,但未解其中的奥妙,那是一点儿用处也没有的。董必武副主席早年在学习雷锋的运动中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有众学毛选,雷锋特认真。不唯明字句,而且得精神。”请注意后面的两个短句,我们在培养运动员的意识时,尤其要强调,万万不可只满足于队员明字句的表面,真正重要的不是“明字句”,而是“得精神”!
二、在教学训练的实践中、注意对运动员进行相关意识的培养。
在训练中,不仅应就技术、战术等具体问题进行指导,而且还应特别重视对队员进行相关意识的培养。如,教如何判断球时,就要强调盯球的意识,在练习技术时,进行有关战术意识的培养。有时,还可以结合具体的球,对运动员进行有关意识的教育。如,一球打出界失误,原因是引拍太低了。此时,不要仅指出此球失误的直接原因,还应引伸出去,对其进行引拍调节意识的教育,让其充分理解引拍在击球动作中的重要调节作用。
三、制订培养意识的实施计划
(一)启蒙与初学阶段
1、对运动员进行科学意识、立志意识和苦练与巧练相结合意识的教育。运用实例进行讲解。
2、盯球意识。采用讲解配合辅助练习的方法进行。如对墙击球、紧盯吊绳摆动的球、念动训练等。还可结合打球的实践进行讲评。
3、意识状态。结合实例,讲解意识状态的含义和重要性。再结合盯球意识的练习,提高运动员保持较长时间上佳意识状态水平的能力。
(二)学习基本技术和简单战术阶段
1、判断意识:理论结合技术练习,如通过供不同落点、高度和性能的球,使运动员懂得判断是合理击球的基础和前提,牢牢树立判断的意识。
2、移动意识:讲授并配合徒手与打球的步法练习。练习目的不仅是让脚步会动并知道脚步的移动方法,更重要的是树立移动打球的意识。
3、还原意识:结合训练,进行讲解。应明确:在连续击球中,此板球的结束即是下板球的开始,注意两板球间的衔接练习中,发现问题,及时讲评。
4、探索合理击球点位置的意识,结合实际讲解合理击球点位置的重要性,令其在练习中体会。发现问题,及时指出。还可引导队员观摩优秀选手打球时的击球点位置。
5、打、摩结合意识:告诉队员打、摩结合是乒乓球技术的精髓。为启迪其体会感觉,可将队员手想象为球,教练用拍轻打其手,让他体会打、摩结合的肌肉感觉。
6、体会击球动作的意识:讲明体会动作的重要性及方法,启发队员每球过脑:打中了,要有体会;失误了,立即回忆动作:知道哪儿错了,怎么改正?这是掌握真正技术的开始。
7、落点意识:理论课结合实践课。技术练习中,提出打落点的要求,提高打落点的自觉性。
8、意识状态:重复强调重要性,结合“拼抢1分法”的练习。即在任何内容的练习时,于每分球开始前,心中默念:“拼,全力拿下此分,决不失误!”随之,提挈全部身心之力拼抢,力争此球让对方失误。
9、抢攻意识:观摩优秀运动员的比赛实况或录像、结合实际讲解抢先上手的重要性,再配以专门的练习,如发球抢攻比赛,限定三板内必须打死对方。又如只允许搓一板就攻的练习或比赛;最多拨或推两板就必须侧身攻的练习或比赛等。教练员应及时讲评,重在培养抢攻的意识。
10、旋转意识:通过观摩或亲自参加比赛的实践,讲解旋转的作用和重要,提高队员研究和练习打旋转球的自觉性。
11、表现意识:通过实例,讲解训练的目的是为在比赛中出成绩,平时训练就似憋着一口气一样,企盼着在比赛中得以表现。运动员应明确,衡量技术水平的唯一标准是比赛成绩。还可安排一些活动,如上台唱歌、跳舞、演讲等,最好是单独上台,培养争取表现的意识。
(三)提高技术、战术阶段
1、盯球意识、判断意识和体会击球动作的意识:理论讲授结合训练中讲评。上阶段已有的要求,此阶段应再强调之,提高之。来球的变化越来越多,击球动作应越分化越细。所以,盯球、判断与体会动作的意识愈显重要。
2、掌握动作实质的意识:结合训练,进行讲评。随技术的提高,应逐渐摆脱规范化动作的框架,体会拍触球瞬间的动作,研究击球原理。
3、调节意识(包括力量、引拍、击球、时间、拍形、发力方向、发力方法和手指的调节):理论课为主,结合训练课讲评。明确调节动作的理由、作用及具体方法,然后在训练课上要求并讲评。
4、动作定与变的辩证意识、记球意识:理论课讲授结合训练中具体要求。
5、速度意识、变化意识: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明确——中国欲在世界乒坛上称雄,一靠速度,二靠变化。告诉队员速度的含义及其提高击球速度的方法,使他们牢牢树立起提高速度的意识。结合技、战术练习与比赛进行讲评,使队员真正树立起变节奏、变落点、变旋转、变战术的变化意识。
6、战术意识、抢攻意识、动作的时空意识:理论课结合训练与比赛的讲评。 7、表现意识:在上阶段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利用课前一课中和课后的讲评,甚至平时聊天,不断强调表现意识。
(四)确立打法、树立技术风格阶段
1、树立技术风格意识:理论课中,举实例说明确立技术风格的含义和重要性,相互交流帮助队员树立技术风格,在训练与比赛中,严格要求,适时讲评…
2、战略意识、争取局部优势意识:结合实例讲解,可在观摩比赛或个人赛后进行讲评,以培养队员在这些方面的意识。
3、练绝招意识、连续进攻意识、控防反意识:理论课结合训练课的讲评,不断强调、不断要求。
4、创新意识、超前意识:理论讲授,总结历史,多举实例,说明创新和超前意识的重要性,介绍创新技法。
5、意识状态:结合“拼抢1分法”的练习,不断强调,教练员在训练或比赛中及时讲评。
6、档案意识:理论课后布置作业,经常检查、严格要求, 此计划只是一个大体框架。执行中,必须结合实际情况,不必拘泥于文中个别字句